「築」不出戶 — <健康城市>

由於疫情影響,相信不少朋友及同學需要在家工作及學習,我們希望借此平台同大家分享建築,豐富建築知識之餘,又令大家思考、關心和討論建築及城市空間。

過去幾個星期,我們分別邀請了吳恩融教授、周家明博士、譚寶堯規劃師等在電台節目同大家談「健康城市」﹔我們亦在晴報專欄撰寫了不少相關文章,藉此與大家分享「健康城市」的見解和重要性。

何謂「健康城市」?
「一個『健康城市』應該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環境和健康的社會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應該能不斷地改善環境、擴大社區資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發揮最大的潛能。」
(WHO 1994)

事不宜遲,這星期就讓建築中心帶大家去探索「健康城市」,足不出戶漫遊香港、世界不同的建築吧!

香港建築中心主席
葉頌文
建築師


【建築隨意門】(新城知訊台)
除了分享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精彩建築,亦會邀請不同界別人士分享對本土發展和相關議題的見地

節目共賞
健康城市 (1):城市規劃」(嘉賓︰譚寶堯規劃師)
健康城市 (2):健康建築‧健康生活」(嘉賓︰周家明博士)
健康城市 (3):健康與健康城市」(嘉賓︰吳恩融教授)

**節目逢星期五下午4時至5時於新城知訊台播出,請大家密切留意。

New-Office-Works_NOW14_WKCD-Pavilion_10_New-Office-Works.jpg

IMG_3101_PR.jpg

【筆講建築】(晴報)
由一群中心的建築師和會員撰寫,內容涉及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建築及城市發展的欣賞,進而讓人們反思對香港將來發展的願景和策略

『城市發展一定要基於與市民開放的交流,明白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潛能。城市是屬於市民的,我們需要明白市民是如何的生活,才可一起營造更好的環境。』— 哥本哈根2015城市規劃願景。」
(摘取自《城市是屬於市民的》一文)

文章共賞
城市是屬於市民的》(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新加坡:從花園城市走向花園中的城市》(撰文︰陳晧忠建築師)
宜居城市的最低空間保障》(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筆講建築】逢星期五刊登於晴報,請大家密切留意。


【建人建誌】
同大家分享日常的建築小記

《由誌說起 Start from Notebooks》

Work From Home (在家工作)雖然還是需要工作,不過卻偷來一點時間收捨和打掃空間。除了一系列的黑色衣服,相信每一位建人都有像我一樣一箱箱、一排排的notebooks (記事簿)。最常用、最受歡迎的當然首選傳統品牌Moleskine。設計、紙質和價格都令人嚮往。同時,電子記事簿的發展亦日新月異,我今次想跟大家推介一下這兩款Gadgets(小工具),讓大家試試paperless的魅力。第一個想介紹一下的是reMarkable, 推出時特別強調真實紙筆觸感,只有黑白色,適合喜歡傳統觸感的朋友。另一個推介是Paper, 已習慣用電子產品的朋友一定會愛上。Paper推出多年,近年被WeTransfer收購,可自訂顏色和有充足的筆觸選擇,方便創作不同類型的圖像。

雖然我喜歡試用不同的小工具,傳統筆記簿還是每天隨身,或許是建人的一個情意結吧!下次再跟大家介紹其他小發現!

香港建築中心董事
梅詩華
建築師

建人建誌 - Sarah.jpeg




法國巴黎(網上圖片)

法國巴黎(網上圖片)

【建築101】
帶大家由淺入深去探索建築

《建築,其實唔難》

好多人鐘意去日本或歐洲旅行,其中一個原因係因為當地建築好靚;有幾靚?點為之靚?通常大部分人會話好難答嘅,靚唔靚好主觀,所謂各花入各眼⋯

著名建築師Bernard Tschumi 對建築嘅演繹相當精闢︰

Architecture is not so much a knowledge of form, but a form of knowledge.

講返中文,即係話你見到建築物嘅外形,其實只係面嗰浸;其實建築係包含一整套知識,若果明白內裏嘅設計思維、創意、文化、美學等等,然後再討論靚唔靚,你鐘唔鐘意哩件作品,咁先至有得傾!

如果你睇完上文,明啲又唔明啲,咁請繼續留意,因為我想同香港人傾下建築,其實唔難。

香港建築中心會員
慈雲山高佬
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