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晧忠建築師:《開放和自由的社區市集》
2019.5.17
撰文:陳晧忠建築師
《開放和自由的社區市集》
也許曼谷有大大小小商場的空間,在這幾乎氾濫的倒模商場和經營模式之下,也能深入巷弄中發掘一處另類、開放與自由的商場—The Commons。如其說是一個商場,不如將它看成一個社群聚落的社區市集比較貼切。有別於其他充斥連鎖品牌名店的密封式冷氣大空間,這裏的公共空間是開放式、流動式的,整體設計風格低調、貼地、親民,以其「陰翳禮讚」式的清水混凝土,摒棄多餘的裝飾,展現簡約利落的「工業風格」之美。
簡約,從不簡單;言之有物、富內涵的設計,經由兩位泰國建築師組成的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o. 設計事務所負責。他們開宗明義闡明︰「這裏的淬練設計是要打造一個社區,勝過一座商場。」建築師刻意讓大部分空間對外開放,只用輕質金屬網格作為部分建築表層,增加通透感,追求在視覺上與外部城市活動互相滲透;與周邊居民的生活風格交融共生,是結合廚房、市集、購物於一體的人文社區。
映入眼簾的是一列排序不規則的結構圓柱,支撑功能性盒形建築,搭配交錯;挑高的空間設計,讓建築感覺輕盈而帶漂浮感。由此突破柯比意(Le Corbusier)提出第一代多米諾格子柱結構系統(Domino system)(用鋼筋混凝土柱取代承重牆的標準化結構);從而瓦解現代主義建築下的均質空間。同時,在主體建築中配置了挑空中庭和台階式平台,供自然風穿越;在屋頂天花掛上工業用牛角扇,利用流動空氣來調節溫度,創造可呼吸的流動空間,提高通風與散熱的效能,故主體建築是沒有空調的。還有屋頂木製百頁格棚,間接引入自然光,讓場地不至於太明亮,反而營造出恰到好處的浪漫氛圍。所以在這裏可以享受到曼谷耀眼的陽光,但又感覺清涼舒暢,讓人更親近這個城市。
這不僅掙脫了現代主義那份固有和厚實內外界面的包袱,更平添一份難能可貴的清新和自由,讓被消費主義制約的生活與行為模式得以解放,孕育耐人尋味的空間氣質與個性,營造沉靜的心靈空間。
沒有周遭物慾橫流的消費空間,可以自由穿梭各層平台,再拾級而上抵達最高層的片綠小庭院,悠閒地享受一杯意式咖啡,與友人輕鬆聊天,從容地消磨一個愜意的午後時光。我隨即想到,以香港屋宇署和地政署那套因循和保守的批圖準則,尤其對有蓋挑空中庭的特高樓層,和計算面積的議題上,就算多費唇舌和周旋,也未必能成其事,何其哀哉!
(曼谷篇之二)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352051/開放和自由的社區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