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兒建築師:《Bostanli 行人橋與日落客廳》 

Skypost_190712_陳翠兒_Bostanli 行人橋和日落客廳_Resize.jpg

2019.7.12
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Bostanli 行人橋與日落客廳》
 

世上沒有一個沒有問題的地方,面對和解決問題,就是人活着最精采和美麗之處。土耳其城市Izmir有愛琴海美麗的海岸綫,但它漸漸老化而失去了活力。因此為了活化舊城,當地提出了「城市活化更生」計劃,把Izmir發展成「自在生活」城市(Easy Living City)。

美麗的海濱長廊被Bostanli Creek分隔,因此在活化海濱時建築師提議建一道連接兩邊的行人天橋,以及在橋的旁邊以「日落客廳」為名,在沿岸創造新的公共空間。當然,在「自在生活」城市的理念下,這道天橋不只是一道只是讓人走過的橋,而是可以讓人停下腳步躺下來,悠閒地享受愛琴海的日落。

橋給設計成不對稱的兩邊,一邊是路人行走的通道,另一邊是讓遊人躺下的斜台。物料的選擇最為重要,因為它臨近海邊,完全在室外,亦要顧及公眾安全,建築師便選用了木材Thermowood,此木在日曬後不會變得熾熱,讓遊人可以安躺其上;而選用木材這種天然物料,亦予人溫暖、自然可親的吸引力。橋的金屬結構成拱形,讓小船仍可在橋下進出。

行人橋的一邊就是「日落客廳」,建築師的設計就是在岸邊地面鋪上木的斜台,就如波斯地毯般,在地上無形地建立了空間的範圍。遊人可在這些木板斜台上坐下來,在這戶外客廳觀賞日落。

臨水海濱特別重要的是與水的關係,日落客廳這邊便以懸浮木台連接陸地與海。特別有趣的是這木台不設圍欄防止行人墮海,就如在新加坡的河岸邊亦沒有圍欄,他們的理念是「生命是屬於你的,自己應負責任」--就是臨水邊界的選擇,也有着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哲理。有時,我們會墮進只批評、責怪別人的習慣,所有出錯都要找別人負責;其實回想一下,任何錯誤的發生,自己不無責任。

在Bostani橋的另一岸邊、水和陸地交界則是放了一大堆的大石頭,大石堆成為海與陸地的緩衝地。這裏,近水的岸邊也是沒有圍欄的。

香港也是一個沿海城市,海港和山是我們重要的天然資產,臨水海濱更是我們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沿維港的碼頭可以再活化,鼓勵海上交通,讓海港成為大眾可享用的公共空間。實在好想香港的海濱公共空間會有精采設計出現,因為我們值得。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39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