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晧忠建築師:《落葉歸根:蘇州博物館》

Skypost_190816_陳晧忠_落葉歸根 – 蘇州博物館_Resize.jpg

2019.8.16
撰文:陳晧忠建築師
《落葉歸根:蘇州博物館》

中國傳統建築特別注重群體組合,「群」可說是中國建築的靈魂。蘇州四大名園更是中國民間庭園群落的古典建築代表,其中獅子林以小巧精緻假山聞名,亦是貝聿銘的兒時故居。而蘇州歷史古城和園林對他的薰陶,使他的作品滲出淡淡的禪意。

貝聿銘在耄耋之年為家鄉留下一個承傳江南建築文化,並糅合現代結構工藝的經典之作。2006年開幕的蘇州博物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東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北為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南邊則與蘇州民俗博物館及獅子林隔路相望。在這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下,貝聿銘貫徹一個設計原則︰「中而新,蘇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承襲蘇州民居粉牆黛瓦的基本元素,再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尋求一套中國現代建築發展的新路向。

新館建築群在現代幾何造型中體現了錯落有致的江南特色,以現代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木構件,突破中國傳統大屋頂在採光上的束縛。貝老更打破蘇州民居方方正正的傳統,將它設計成八角形入口大廳,給人們帶來突破傳統幾何的視覺變化。屋頂以菱形深灰色的花崗石取代傳統的灰瓦,與白牆相襯,清新雅潔,為粉牆黛瓦的江南建築符號帶來了新的內涵詮釋,不着痕迹地讓新館成為這擁有2,500年歷史古城中的一個有機部分。

貝老心中的蘇州博物館是一座園林式的新館,水池和庭院面積達42%。主庭園由新館建築相圍,設計以古典園林為鑑,以松、竹、太湖石來點綴,取其神似而不求形似,在有限範圍內營造了豐富多變的移步換景,不斷給人意外的視覺驚喜!主庭園中採用切片石材加以堆砌,「以壁為紙,以石為繪」,以其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突出別具一格的山水意境。

眼前,碧水蕩漾;隔岸,群山含黛;牆外,樹木蔥翠,在水面上營造一幅寫意的北宋米芾水墨山水畫。貝聿銘更提議將500年前明代畫家文徵明親手種植的紫藤樹,節枝嫁接到新館的紫藤園,流露溫文儒雅之氣。

新館的設計無論在高度、色彩、體量、風格上都與古典庭園建築相得益彰。傳統成為一種底蘊,充滿勇氣和知慧的創新設計,使新館的建築群落與古城景觀和諧融合。貝聿銘於15歲時離開蘇州,相隔70年再踏足故鄉,為他植根於家鄉的心靈之約,回到起點,完成一個落葉歸根的傳世作品,亦為他數十載的建築設計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貝聿銘作品回顧系列之五•完)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42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