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華建築師:《客家圍屋藝術裝置的啟示》
2017.04.21
撰文:梁以華建築師
《客家圍屋藝術裝置的啟示》
祖籍可追溯至西漢末(公元3世紀)河南潁川郡貴族的客家籍陳氏,於清朝初舉族搬來香港,並於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在淺灣(即今荃灣)建立一座結合屋宅與宗祠的大型客家圍屋。1980年代政府發展荃灣,與村民達成協議,在象鼻山重建村落及新建祠堂,保存及修復圍屋主體,就是現在的三棟屋博物館。當年劉秀成教授負責活化再用設計,可算是當年香港公眾保育意識未興之時的第一代活化古迹項目,是日後修繕中式建築及開放古迹為公共博物館的先鋒。
三棟屋是香港現存最完整的兩橫三堂客家圍屋,顯示沿自唐宋圍合式聚居型民宅建築組羣的設計,見證300年前客家移民的傳統文化。近期藝術推廣辦事處邀請本土藝術家林嵐為三棟屋演繹。她嘗試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模式,及家族理念如何塑造客家圍屋的獨特形態,更拜訪新三棟屋村陳村長,聽村長訴說百年前瘟疫期間村民以清水洗地的情景。她在中央庭園布置布幕及波浪紋平台,以營造一片水天融和的氣氛,重新演繹客家建築的「四水歸堂」格局,把參觀者帶回倒流的歷史時光裏,將客家社羣的天、地、人、屋、水的理念以藝術手法表現出來。
與三棟屋展覽同期進行的還有柴灣羅屋,在那裏藝術家黃麗貞將客家女性的樸素堅忍精神滲透在清淡的裝置中;還有在沙田王屋,藝術家林東鵬將沙田傳統藍染手藝再現。這些展覽均能讓公眾再認識本土少數社羣的傳統文化,在今天的香港大都會中的蛻變。筆者有幸參與這系列活動,能夠與眾本土藝術家交流,並以建築知識交織藝術創意,極具意義。
香港人從來都是在從本土角度吸收中華文化,中國建築遺產文化從來都是皇家古迹與地方民間傳統聚落並重。香港人在迎接京城皇室文物之時,亦可以自信地多加認識一向住在我們中間的中華民族社羣文物,通過建築肯定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http://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788979/客家圍屋藝術裝置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