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晧忠建築師:《竹•21世紀的綠鋼材》

Skypost_180209_陳晧忠_竹‧21世紀的綠鋼材.jpg

2018.02.09
撰文:陳晧忠建築師
《竹•21世紀的綠鋼材》

建築師武重義相信竹子是21世紀的綠鋼材(Green Steel),他的作品表現了竹同時用於表達建築和結構設計的基礎語言,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他將美學、結構、微氣候、環境等基本元素整合為一體,展現出竹所具有的卓越美學、耐久性、可持續性、經濟性和可塑性。因為它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性能,相比於其他熱帶森林,竹林擁有更強、更快的再生能力,更擁有鋼材二分之一的抗拉強度,所以竹子不但可以作為裝飾材料,也是一種主要的結構材料。

武重義發揮了竹強韌、輕巧的特性,用泥漿浸泡和煙熏以防腐、防蟲,再用越南的傳統編織技術,構成為不同形狀的結構單元,打造了富有詩意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有機美學,創造出開放的空間景致,推動了當地本土的可持續建築。

他是一位將竹子在建築中用活了的真正匠人。通過建築,他將竹子帶入越南尋常百姓的生活,保護生態系統,提高城市生活質量,讓人更加親近自然和熱愛自然。

反觀香港,竹棚在施工地盤隨處可見,但它只能於興建時用作建築物外牆的臨時保護設施,方便外牆施工。礙於香港建築物條例,一般建造材料都有相關防火要求,又要通過嚴格結構設計參數來抵禦颱風和滿足荷載要求,所以香港竹造建築只會被屋宇署定性為「臨時建築」,不可長久屹立。

香港被嘲為「石屎森林」,大部分建築都是由混凝土、鋼筋、玻璃、鋁材所建造而成,意味着高昂的環境成本和傳統工匠手藝的消失。城市因而充斥了很多標準化的設計,和只有當下法規可接受的容器。但武重義建築師在項目中混合使用各種較少影響環境的低成本建材,他的建築被賦予當代的自我形象,正好體現了一種全新越南風格的誕生。他的建築彷彿是一座生於自然、融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的建築。

那自然建築的震懾力不禁令我們反思,不斷消耗自然資源來創作前衞建築,究竟對環境和社會盡了多少責任呢?(二之二)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009052/竹‧21世紀的綠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