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晧忠建築師:《會呼吸的建築#融合自然的設計》

Skypost_20200306_陳晧忠_會呼吸的建築#融合自然的設計_resize.jpg

2020.3.6
撰文:陳晧忠建築師
《會呼吸的建築#融合自然的設計》

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說︰「人類畢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建築也該是自然的一部分。」於是當科技與技術愈進步,更應利用新科技及技術思索如何重新回歸自然的懷抱。

他的「自然派別」建築風格廣為亞洲城市認識,尤其是在台灣和新加坡。他視與自然共存共居的價值觀及信仰,正好與新加坡花園中的城市理念不謀而合,一脈相承。因此,他在新加坡有不少項目設計,讓他思考如何在建築形象、空間布局、人造環境上發揮交融共生的有機設計。

其中一個辦公大樓作品—CapitaGreen,位處商業核心地段,他透過從自然中衍生出來的元素融入建築設計,拋開既定辦公樓建造形式的包袱,達至節能、減碳、善用水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建築設計的目標,從而推廣健康城市的策略,和促進健康、舒泰和高生產力的工作場所。

最矚目的設施是在屋頂裝置一組顏色奪目、貌似花瓣狀的冷風引流器,及貫穿整座34層樓中的垂直通風管道,用來收集離地面242米高的清新空氣,繼而引導穿越中央的通道,創造「可呼吸」循環系統的建築物,讓自然風適當地引入每個樓層,提高散熱效能和室內空氣的質素,還可有效地減低冷氣使用量,從而省電。針對熱帶氣候的高層建築,讓建築成為一棵「會呼吸」的大樹,提供一種創新環境的控制策略。

由於新加坡位處赤道,大樓四個方向受日照角度分別不大。因此,大樓立面採雙層玻璃幕牆設計,植物生長於雙層立面間的空間,外層間斷式排列的玻璃,作為植物擋風屏障;內層則是開合式圍封樓層,覆蓋整體立面超過一半的面積。

在不同坐向的中高層設置空中森林,營造半室外空間,以調節城中的微氣候之用,打破千篇一律的玻璃幕牆常規,減少玻璃反射所帶來的城市熱島效應。地下入口大堂刻意挑高,設置像樹木根部的柔和自然的鋼柱,彷彿從地下紮根,具生命力地承托整座大樹建築。

將建築與自然融合的設計,將城市視為生態系統的概念,不單彰顯國家民眾對社會和環境所要求的生活態度和關懷,更進一步推展及實現「花園中的城市」這宏大信念。

(新加坡篇之三)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8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