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r:《科學建築之神殿Salk Institute》

Skypost_20200626_Csir_科學 • 建築之神殿 - Salk Institute (2).jpg

2020.6.26
撰文:Csir
《科學建築之神殿Salk Institute》

大師級作品能影響後世,是因其建築能具體表現出抽象的人文精神,並將之轉化為藝術供人欣賞及使用。民主與科學一直是近代文明發展的支柱,建築師在自由開放環境下受新思維衝擊,不斷潤飾作品而成就經典。之前提到萊特藉設計展示民主理念,而另一宗師路易‧康Louis I. Kahn則致力透過建築探索教育及科學精神。

1960年以發明小兒麻痹疫苗聞名的索爾克(Jonas Salk),聘請路易‧康為其設計拉荷雅的科研中心。除滿足基本功能外,索爾克還要求中心成為「一所值得畢加索來參觀的設施」,期望之高絕非一般設計所能達到!雖位處太平洋海岸綫上,坐擁無敵景致,先天條件優越,惟建築師要下的心思也不少。科技日新月異,相對下建築注定是舊有產物;作為科研中心,設計該如何適應及配合使用者不同年代的需要?

康清晰地劃分「被服務」(served)空間如研究室、學習室、辦公室等,及「服務」(servant)空間如空調抽風系統及大型器材等,且佔據不同樓層,以便日後維修、更新時不影響實驗室的日常運作。外圍窗戶全是可裝拆式,以方便大型機器進出。大至空間布局,小至細部處理都顯現了「被服務」及「服務」之間的互相尊重及協調,無主次之分才能發揮極致功能的理念。

康也扭轉了大部分科技設施前衞破格卻忽略精神價值的毛病。園區由南北完全對稱的建築組成,主要物料為清水混凝土,立面只配以小量柚木點綴。在精妙的空間安排、素淡的牆柱襯托下,建築師真正要創造的是以光與影建構的虛幻舞台。南加州陽光除為每個角落提供充沛的天然光外,亦隨時間、顏色的變化令建築充滿溫度和生命力。

實體結構同時塑造了現代史上的經典場所︰虛空的中軸廣場。康接受了墨西哥大師路易斯‧巴拉岡的建議,將原來的綠化園林改為只有窄窄一條,恍似由正門流向太平洋的水道。連同與清水牆如出一轍的石灰華地面,默默地呼應着一色海天。置身其中,心寧平靜地感受着自然的呼喚。科學可改善人的生活,卻永不能超越造物主的規律。

美國雖沒有千年遺址,卻能孕育出一座座現代神殿,足見自由土壤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路易康篇之一)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67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