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宜璋建築師:「砌積木」建築法
2019.1.18
撰文:盧宜璋建築師
《「砌積木」建築法》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眾所周知。發展商會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建築,以達至最高的回報,香港因此衍生出世界級的建築速度。以一棟鋼筋混凝土大廈為例,通常要七天時間來建造一層,這七天周期的由來主要是因為鋼筋混凝土建築所需要的營造步驟︰釘板、紮鐵、落石屎。
「釘板」即用木板和鐵釘製造石屎的模具;「紮鐵」就是用鋼筋或者俗稱花鐵的鐵料,根據工程圖則製作用於支撑結構的骨架;「落石屎」即大家熟悉的灌入石屎漿。這幾個步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先後有序,加上石屎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凝固,以達至所需要的硬度。
其後,隨着引入場外石屎預製(precasting)組件,減少工地「紮鐵、落石屎」工序,令每一層樓的營造周期再縮短。但傳聞每一層的周期最快也只可縮短至四天,這已經是個樽頸極限,主要原因是因為石屎預製組件通常只能局限於建築物的外牆,而主力結構及大部分樓面仍需要使用傳統步驟營造。
預製組件更便捷
近期,建築界興起了一種有趣的「砌積木」建築法!這個方法就是在工地以外的地方,把一棟建築物的所有容積組件預製,運輸到工地後再一個一個大型盒子疊起來,就像砌積木般營造建築物。
如果用比較形象化來描述︰它就像我們在貨運碼頭所見層層疊起來的集裝箱。其實它的正確學名為「組裝合成建築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MIC)。
因為這種營造方法能夠把整棟建築的絕大部分構件以容積形箱子式在場外生產,包括外牆、樓面及結構等,所以整個建築過程就不再會有以上所提到的「釘板、紮鐵、落石屎」工序的時間限制。這更可解決目前本港建造業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這些容積「積木」在場外生產時會同時完成大部分的室內裝修工序,即是每一個部件搭起來後就差不多可以入伙了。除此之外,因為在廠房生產,這種建築方法能夠令工地更加安全,建築物的品質控制也能做得更好。
聽起來這種「砌積木」建築法真的很厲害吧!真的嗎?我們下回再來分析一下。(「砌積木」建築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