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兒建築師:《「筆講建築」作平台》
2017.02.10
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筆講建築」作平台》
香港建築中心成立十年了,它非牟利,旨在向公眾推廣建築及城市發展的知識,提升大眾的認知和關心,希望市民能進入參與城市設計的軌道。「筆講建築」此平台由一群香港建築中心的建築師撰寫,內容涉及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建築及城市發展的欣賞,進而讓人們反思對我城將來發展的願景和策略。希望本欄能提升大家的認知,集思廣益,成為建設我城的一個交流平台。
回顧城市發展的生命力,是來自人對生活和生存的回應。香港從傳統村落,漸漸發展成滙聚東西方文化的大都會。我們有大型公共房屋的精采設計,亦有大都會的尖端高層商業建築,以及大型私人屋苑如太古城、美孚新邨等高密度住宅的典範。城市方面的立體架構,如中環的天橋群,由海爬上山的行人步道都是「非常香港」的特色。
我們每月舉辦的「建築行」,讓市民能在行走中認識香港建築,從而對自己的家有更深了解。「建築行」的導賞老師們都是香港市民,當中有建築師,亦有熱愛建築的市民。我們稱他們為「都神」(Docent)--都市之神。中心更成立了「都神學苑」,希望培育有心的香港市民成為「都神」,作自己城市的導賞員。
建築行與建築遊
建築中心也策劃了不少「建築遊」,到外地參學精采的建築和城市設計。建築是要親身體驗的。從建築入門,可以了解到有型建築背後那無形的文化、經濟、民生、社會結構及價值觀、科技、歷史等,其實歸根究柢都是人的故事。以往的「建築遊」,包括了到北歐的「建築為人」之旅,到中國的「澍之旅」、台灣的「在地建築」、韓國的「釋放創作力」,這些都是發現的旅程,我們可與當地建築師直接交談,聆聽背後感人和具啟發性的故事。
向外走實在是往內看,閱讀建築之後又如何?從閱讀建築,來檢視自己城市所面對的問題和契機。最近我們舉辦了大澳及薄扶林村的講座及「建築行」,從這些自然衍生的建築群發現了人集體生存原本已有的智慧,看見來自民間的自發性及創造性,更能為城市發展帶來創意及更貼地的方案。
在這個平台,我們除了分享世界各地的精采建築,以他山之石作參考,亦會回到香港建築行,介紹我城精采之處。對本土發展和相關議題,在此亦會分享建築師們的見地,作拋磚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