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兒建築師:《叛逆之後又如何?》
2017.02.17
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叛逆之後又如何?》
「澍」的意思是及時雨。去年十月,在西泠印社和Pritzker Prize得主、中國建築師王澍會面,他與我們分享其建築理念。王澍說,他不止造房子,而是造一個小世界。他說:「作為一個建築師前,我首先是一個文人。」他是文人,剛巧碰上建築,就像造園林的文人一樣,以建築表達世界觀。
王澍曾是憤青,對教育、老師和建築界作出狠批。24歲那年寫了篇長論文《當代中國建築學的危機》,批判整個近代建築界的狀態。他的碩士論文《死屋手記》是影射當時學校建築系和整個中國建築學的狀況。最後學位委員會沒頒給他學位,認為他太狂!
但叛逆後又如何?王澍走過的路對我們的啟發是:如何面對並把心中的怒氣轉化成力量?世界總不完美,有時會很無奈。有人憤世嫉俗,以怨氣、怒氣或暴力回應。王澍幸好遇上支持他的太太,以溫暖的愛撫平其憤怒,轉化成建築力量。他以他的建築回應對社會的批判,表達他想創造的世界。
與其加入建造繁華世界的建築師行列,王澍選擇停下來,只做個「業餘」建築師。就像禪宗的和尚,他選擇停下來,只觀察,觀園、觀山水,從而悟出建築法。他首個大型建築設計是象山中國美術學院。布局以象山為中心,圍山而建。在緊絀資金和時間下,他完成了第一期項目。若說第一期是戰戰兢兢,第二期的發展則多了點不羈,當中的水岸山居是超卓之作。它最明顯的是那大屋頂,屋頂下有旅館、餐廳和茶室等,猶如一條小村,全在屋頂的保護下。它不是只可遠觀,還可在結構中穿梭,如忍者般在瓦屋頂飛簷走壁。
寧波博物館與公望美術館
在國際建築招標中,王澍贏了寧波博物館案子,亦是他不斷嘗試和堅持的成果。諷刺的是,博物館所在地原是十多條美麗的村莊。在經濟發展的巨輪下,有多少村莊被夷平?拆下來舊房子的瓦片今天依附在大山身上,以另一種方式求存。
富春的公望美術館是王澍的最近期作品,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為主旨。他把觀山水畫轉化成空間,人如在立體山水中體驗不斷變化的空間。直至屋頂回頭一望,驚見瓦片與屋頂正是延綿不斷山巒的延續。
把傳統精神結合現代科技,此路可以很孤獨和艱難,但正如王澍所說:「不要先想甚麼是重要的事,而是想甚麼是有趣的事情,並身體力行去做。」
在任何艱難處境下,生活和工作仍可以有情趣。這,是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