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兒建築師:《元朗行人天橋的反思》
2019.03.29
撰文:陳翠兒建築師
《元朗行人天橋的反思》
韓國的清溪村是近年備受注目的城市更生項目。早於60年代,城市發展以道路為先,架空道路的建造覆蓋了原有的河流清溪川,把城市分割,橋下出現了不見日光的空間。城市發展以汽車為先,再加上人口和密度的增加,城市生活的質素只是每況愈下。首爾排除萬難的把架空道路拆去,將清溪川改造為一貫穿首爾東西的新城市空間。那裏有溪中的蘆葦叢和水鴨,行人可以在溪旁行走,兩旁的樓宇亦因此優化而增值。
城市設計不只是滿足數字上的要求,重要是我們的發展要為人和環境帶來裨益。城市化過程,把人和自然割裂,帶來了對人及環境的破壞,而重拾城市與自然的共存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
香港亦有建議在元朗教育路至朗屏站的明渠上蓋建行人天橋,當時的建造估價約17億。不尋常地,五個專業團體發出聯合聲明,希望政府重新檢視此建議,理據是建議的行人天橋不單不能解決青山公路段人車擠塞的問題,更會對元朗的城市空間、通風及環境帶來無法逆轉的破壞。
現場的考察發現明渠兩旁有綠樹林蔭,若將此明渠如啟德河般改造成在如溪澗中的綠色行人步道,它將會成為一個有樹有水的綠色城市空間,行人亦可以沿著明渠兩旁直達朗屏站。改造後的明渠不單只是防洪,亦可以成為城市中綠色的呼吸空間。現時的人車擠迫的青山公路一段,問題根源是來自佔了大部分馬路面積的輕鐵。而自從有了西鐵後,輕鐵的作用亦相應減低。此類的輕鐵有固定的月台和路軌,製造了不少人車爭路的局面。
元朗橋事件實質反映了香港城市設計的結構性問題。如墨爾本市設計及工程專員所說,城市就如管弦樂團,需要有指揮讓各自精采的樂器合奏出美麗的旋律;若無指揮的統領,只會是一團噪音。現時的城市設計亦如是,政府部門各自獨立運作,並無在城市設計上協調,而出現不完整、不全面的方案,更遑論設計的質素。
還看其他城市,都有城市設計的統籌處,重視設計的質素。元朗橋事件算是冰山一角,若我們的城市發展仍然缺乏全面的領導或統籌,諸如元朗橋的事件將會不斷出現。